5月18日下午🧛🏽,意昂4意昂4和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聯合舉辦了“喜迎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講座:“從國際歌到國歌”🐦⬛,邀請了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🚈、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勇教授作為主講嘉賓💂🏿,他為大家講解從國際歌到國歌的發展歷程及國歌背後的故事⛑。國交處黨支部全體老師及版藝學院黨員師生👌🏼、入黨積極分子參加講座🧞♀️。
王勇從《八路軍軍歌》《新四軍軍歌》《東北抗聯軍歌》《華南遊擊隊軍歌》四首軍歌🪭,帶領在場師生回憶了那個烽火連綿的歲月,介紹了中國合唱的起源。清末民初🧛🏽♀️🧪,康有為、梁啟超等上書,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製度,建立新學校🪰,開設音樂課程。而“學堂樂歌”🧗🏿♀️,正是出現於清朝末年、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👤。他向大家介紹了學堂樂歌的兩個代表人物:沈心工和李叔同,並詳細解讀了由沈心工所作的中國第一首學堂樂歌《男兒第一誌氣高》。
隨後,王勇向大家解讀《國際歌》。《國際歌》是由歐仁·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✢、皮埃爾·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,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的中文版《國際歌》,在場師生共同學習了中文版和法語原版的《國際歌》🧑🔬。
王勇介紹了黃自及其所作的中國第一首抗日救亡歌歌曲《旗正飄飄》👩🏼。黃自是中國30年代重要作曲家、音樂教育家𓀙,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。1929年回國,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、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。在他的引導下🦠,大家紛紛開始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歌曲創作中🙆🏿♂️。
王勇還給大家講述了關於“左聯”的發展史⛩,重點講解了《義勇軍進行曲》的由來。《義勇軍進行曲》由田漢作詞、聶耳作曲🧍🏻♀️,1935年完成,原為影片《風雲兒女》的主題歌。田漢在寫完電影故事以後,便遭反動派逮捕✪,這首歌詞是寫在一張包香煙的錫箔襯紙上的🧑🦽➡️。聶耳主動拿去譜曲🤺,在他去日本前完成初稿☯️,到日本後不久,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。歌曲隨電影的放映、救亡運動的開展,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📅👇🏻,成為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正義吼聲。最後,通過一段國歌朗誦經典,指出其歌詞時刻提醒大家要保持居安思危。
講座中,王勇教授帶領師生一起探索國際歌與國歌的前世今生,講述了國歌發展史上音樂家們與滬江大學的深厚淵源👨🏿🦰。
最後👩🏼⚕️,版藝學院夏心語同學帶領全場師生齊唱國歌。
講座現場
奏唱國歌
國交處黨支部全員參加活動